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对话痛批“去中国化课纲”的台湾教师:向学海伸黑手其心可诛 正文

对话痛批“去中国化课纲”的台湾教师:向学海伸黑手其心可诛

来源:俊洪快讯网   作者:时尚   时间:2024-03-28 16:28:50

  “在‘去中国化’的对话的台幽灵下,所谓‘教改’让学校、痛批老师、去中往昔峥嵘岁月愁学生沦陷在黑暗的国化教育深渊,走向没有光的课纲所在。”去年12月初,湾教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在“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记者会上发言,师向伸黑手怒批民进党推出的学海心“108课纲”删掉顾炎武《廉耻》一文,混淆学生的对话的台价值观念,是痛批“无耻课纲”,在两岸引发巨大反响。去中

  据悉,国化台湾的课纲教科书版本不统一,只是湾教在同一的课纲指导下编写,也就是师向伸黑手“一纲多本”。台湾在2019年启用的所谓“108课纲”,以主题式取代时序教学,仅仅以“从古典到传统时代”一个单元,就把从商周到隋唐宋元数千年间的大事一笔带过。此外,以东亚史取代中国史等,目的是想彻底切断台湾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课纲事件”在岛内外发酵后,区桂芝一度身陷绿营抹黑攻击。去年年末,她在新一场记者会上再度挺身而出,对民进党当局的教育政策和诋毁攻击他们的人发出有力拷问,“我们还要被意识形态绑架多久?”近日,她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执政者企图获取眼前短暂的政治利益,把黑手伸到教育里搅浑‘学海’,其心可诛。”区桂芝说,面对攻击,她不仅从曾经的经典古文中获取了“浩然正气”,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往昔峥嵘岁月愁鼓励。马英九就曾三次致电她,给予她鼓励的同时,纠正了她发言中的小错误。

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在“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记者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台北第一女子高中教师区桂芝在“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记者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的确在试图挑战可恶的108课纲’”

  南都:有大陆网友将你比作战士,在挑战台湾的教育系统,也有台湾媒体把比作文天祥。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区桂芝:其实,在大陆网络走红我很意外,我也没料到大陆的网友反应那么友好。当然,我觉得我的言论走红背后,是大众对我对传统经典、民族文化捍卫的认同。中国人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里面最重视文化和教育的。

  我没有企图做一个战士,我讲话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切,所以可能让人觉得我有战士的特质。可是,我的确是在试图挑战这个可恶的“108课纲”,因为过去几年我确实在教学过程中对“108课纲”感到不满。许多老师都告诉我,他们也“憋了很多年了”,既然在“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有人把麦克风送到我面前,我当然要畅所欲言。

  至于说像文天祥,不得不说这一段时间以来,文天祥的《正气歌》一直在我脑海里缭绕。文天祥在《正气歌》的序言中说,他被关在牢中三年,牢中的环境非常恶劣,他举例说牢中有7种“恶气”,但他之所以没有生病,是因为“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他身上的这种“气”就是孟子说的“浩然正气”。

  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抹黑攻击,我甚至觉得我不只在“以一抵七”,我在“以一敌二十四小时来自各方的轰炸”,我告诉自己我可以挺得住,我觉得这就是考验。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当初读了“浩然之气”后,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浩然之气”。而此刻正是检验的时刻。这个时候,传统经典给我的力量出现了。我为什么可以不惧?因为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孔子说过“勇者不惧”,这些熟悉的经典在我当下的遭遇中给了我勇气。

  南都:你之前有来过大陆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吗?

  区桂芝:我有参加过台湾学术单位举办的与大陆交流活动。

  其实,我就因为去香港参加由素书楼文化基金会举办的交流活动而被攻击。这个基金会是钱穆大师生前捐出自己的稿费成立的,每年暑假都会邀请海峡两岸和港澳的文史高中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进行交流,他们也会举办两岸高中学生的国学夏令营活动。对这种抹黑和“抹红”,我完全不予理会,也根本不必回应。

  “马英九曾三次电话鼓励我”

  南都:马英九也在社交媒体发文向你致敬,说你真正了解“文以载道”的传统与高中语文老师“传道”的重要任务。你和他就此事有过交流吗?

  区桂芝:其实马英九总共打过三次电话给我。第一次是事件发酵没多久,他打电话来鼓励我,主要是表达他的支持。第二次打电话很好玩,就在他第一个电话打完没几分钟后,紧接着打来说,我之前的发言里面有一个错误,叫我一定要更正。

  之前我在发言里面讲,“108课纲”是无耻的课纲,因为删掉了顾炎武《廉耻》一文之后,学生们不再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那时我脑海里充斥着一种想法,这些不清不白的跳梁小丑都是一群无耻之人,没有多想说出了“耻,就是清清白白的辨别”。

  其实在原文中,“廉”才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而“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因为要觉悟了,有了惭愧,才会“知耻”。所以他第二次打电话来,就是更正我。我先生开玩笑说,马英九以前有个外号叫做“马更正”,他是不能够忍受错误的。

  第三次他打给我,是近期他看到绿营各方面的攻击越来越厉害,很多人怕我撑不住,所以他打电话来问我的情况,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绝对不要客气(提出来)。

  南都:发言引起反响后,有无发生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与我们分享?

  区桂芝:最近发生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北一女的校友有送花给我,她们在花束上留下了一张卡片,改写了王阳明的诗句。原文是“起向高楼撞晓钟”和“不信人间耳尽聋”,校友们将两句摘出连用,并改成“‘独’向高楼撞晓钟,不信人间耳尽聋”,表达对我独立对抗的鼓励。

  更意外的是,我最近收到一个来自香港的包裹,打开一看是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郭位教授,寄来他所写的《高等教育的心盲》中英文著作给我打气。我非常仰慕的台湾的朱云鹏教授,也亲自让学生过来送了一本书。

  我听校友说,台湾国光剧团的一个老生演员,在台上唱戏的时候,唱着唱着就哭了,是因为想到我的处境,想着我所受到的攻击,让他觉得非常心疼。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非常感动。我们不容教育被扭曲,不容文化被弱化,所以这么多人来支持我,让我有了更大的勇气。

北一女校友向区桂芝赠送的花束上留下的卡片。

北一女校友向区桂芝赠送的花束上留下的卡片。

  “不如无师

  南都:你在北一女从教了多长时间?北一女在你眼中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区桂芝:我在北一女教了有14年书,去年也正好是我从事教师行业的第30年。北一女只招收女生,是全台湾最好的女子高中,几乎是全台湾所有女孩高中的“第一志愿”。

  在我读书的时代,这个学校就是人人向往的,但考入这所学校并不容易,学校的录取比例非常低。所以后来能够进入这所学校教书,我内心当然无比光荣。在这所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我能够享受到教学相长的快乐。

  跟一般学校相比,这所学校学生的素质、领悟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总在想,我教这个学校的学生,应该要跟教一般学校的学生所用的方法有所区别。教这样极端精英的学生,我对她们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我在教学中,总是希望引导她们往更高层次发展。

  南都:有媒体报道,有学生在网络发文对你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示不满。你如何看待这些言论?

  区桂芝:我必须要说,我刚才说的那种教学相长的乐趣,在“108课纲”之后少见了,而且少得非常多。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相比会有一些不同,这也和整个社会的引导有关。过去近30年台湾的“教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也拉开了不同年代学生的思想差距,改变了他们对家国情怀、文化认知和认同等方面的看法。台湾政治上的撕裂和激荡,也会对学生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如今我们仍在提倡阅读古典文学、学习“四书”中的古典思想,这些书籍仍然可以给我们今天的行事提供参考价值。这些经典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被千百代读书人反复阅读。古人的思维原则性不变,但每一代读书人都会对这些古典思想或古典文学,做符合他们时代的不同诠释与运用。

  我们需要以古鉴今,才会让课文呈现出更丰富的内涵,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举用现实的例子。我认为,古今连结才能让这些经典更富内涵,学生们才能有所对照。讲《论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讲《孟子》有“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这些都是在谈政治。我不拿今天的政治做对照,我们永远好像在读“死”的东西,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可一旦要加以对照,就难免对今人今事有所评价,因而在网络上就会有一些批评的声音。

  我自己在课堂上也有回复学生,一来我不知道那些在网络发言的,是不是真的是我的学生,因为现在网络冒名顶替的状况太多了。其次,就算真的是我的学生,我希望她们记得,你可以不接受我的观点,但是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光明磊落。

  我一直对我的学生们说,古人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今天要告诉你们“尽信师,不如无师”。老师不是百科全书,也不是万能的,我只是比你们多读了几年书,只是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比你们多走了些路,仅此而已。如果老师讲错或是口误,这都是很自然的,或者说老师跟你想法不一样,你可以并存参考。我从来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某一种观点,因为我觉得她们长大之后,听了各种不同的想法,在日渐成熟之余,就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把黑手伸到教育里搅浑‘学海,其心可诛

  南都:你从教30年经历了台湾课纲怎样的改革?

  区桂芝:我读书时和刚开始教书时都是没有课纲的,那时教科书是统一版本。我读书的时候,高中三年古文总共有60篇,我开始教书的时候剩下45篇,当时删掉一些的原因,是希望多包含一些白话文的优秀作品,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古今对照并存在一本书里没有问题。

  可是我教了几年之后,有了所谓的“教改”,开始由民间出版社来编修课文,由官方公布一个课纲,称为“一纲多本”。从那时起,文言文从45篇降到40篇。又过了几年,40篇又降为30篇,那个时候我已经觉得30篇太少了,跟我读书时比已经少了一半。

  直到公布了所谓的“108课纲”,30篇又拦腰砍成了15篇。更夸张的是,过去的30篇是指古典散文,其他的诗、词、歌、赋、小说等都不算在其中,可“108课纲”里的15篇是包含这些体裁的。

  台当局辩解称,他们没有删古文,只是“推荐了15篇”。但这很像是一个“潜规则”,出版社知道官方推荐的就一定要选,没推荐的选上还需要送审,自然就会揣摩“审查委员”的意见。此外,那些“审查委员”中有些甚至都不是专业的中文系教授,还有一些是大学生。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想让年轻人参与课纲的选择,因为年轻人知道他们想读什么”,这就完全牺牲了选文、审查的专业性。

  南都:你认为,文言文在课纲中的“缩水”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

  区桂芝:我相信,不仅是老师,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都不会否定文言文的作用。文言文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知识精英所留下来的巨大文化资产,涵盖面非常广,除了文史哲之外,还包括了品德教养、天下家国的情怀等,兼具实用性、科学性。

  学习文言文可以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精致度和准确性,阅读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们对美的领悟力。此外,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思想训练,具备高度的哲学性。所以文言文的比例一旦“缩水”,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将全面弱化。

  台当局始终否认其“去中国化”的教育政策,可是我要说,如果用白纸黑字把“司马昭之心”写下来,就不叫“司马昭之心”了。执政者企图获取眼前短暂的政治利益,把黑手伸到教育里搅浑“学海”,其心可诛。

  南都:在你看来,文言文教学具体应该如何实施?

  区桂芝:我在教学中注重朗诵,因为古人的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非常注重声音和情感之美。其次,对高中老师来说,不需要特别注重个别基本字词的释义,因为学生已有基础,对生僻字词就另当别论。尤其不能只念文章的翻译,好像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课堂就结束了。我认为,老师上课应该讲清文章的义理,或是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中国的古典文言文汗牛充栋,我们现在让学生读得多一点,他们心里埋下的种子就多一点,将来有机会或是自身需要,就会自己找这些经典来读,那个时候他们就能结合自己当下的生命情境,产生新的触动和感悟。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何嘉慧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标签:

责任编辑:休闲